來源:和訊保險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養”日益成為牽動人心的熱點話題。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同時,高齡、失能、獨居和空巢老年人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全社會用于老年人養老、醫療、照護、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將持續增長,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十分艱巨。
作為中國保險業進軍養老社區的先行者,泰康保險集團旗下的“泰康之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連鎖養老機構,累計投資約200億元在北京、上海、廣州、三亞、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共八個全國重點城市建設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的養老社區,并在醫養融合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未來泰康將堅定地推進醫養產業全國布局,要在每個省會城市打造一個醫院,一個大型養老社區,作為骨干和旗艦店,再往下延伸。這一戰略的源動力“除了產業協同效應,也是為了真正服務實體經濟,踐行保險業姓保?!?
積極探索 解決老人身心健康難題
長期以來,居家養老是中國社會養老模式的主流。然而在獨居和空巢老人加速增長的背景下,身心健康問題日益成為老人和家庭的困擾。在劉挺軍看來,泰康的養老社區在解決這一難題上已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道路。
囿于成本或專業性,目前國內許多養老社區通過與公立醫院對接合作或開設醫務室等方式解決社區老人的疾病診療。但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日常健康管理、慢性病康復以及急救等需求,上述模式往往難以覆蓋完全。鑒于此,泰康的養老社區從一開始便選擇了更加深度和專業的解決方案。
針對老年人群多病共存、慢性病為主導、又伴隨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發風險等特殊性,泰康在每個養老社區均配建一個以康復老年病為特色的綜合醫院,重點專注三大領域:老年康復,老年人的全科慢性病、日常病健康管理和家庭保健,以及老年人的急救。
“醫養融合不是在養老社區旁邊放一個醫院就解決問題了,養老社區的醫療服務和傳統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是不一樣的?!眲⑼姀娬{,“我們的醫院都是自己建,自己請醫生,自己訓練,完全整合在自己的社區里,這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將康復融入護理則是泰康養老社區的另一大特色。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老人護理就是喂個飯、換個尿布這些事。泰康養老社區的護理則將機能治療、精神治療、語言治療和身體運動的物理治療等多方位康復納入其中,更有效地幫助老人延緩機能退化,提升生活質量。
除了身體健康,人文關懷也是泰康養老社區建設的重心。劉挺軍認為,養老最核心的需求是排解孤獨,以及有社會價值感。養老社區有著居家養老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排解孤獨感,讓老人和社會友好的交往。
以泰康燕園養老社區為例,通過大量高素質人群入住,高品位的交流活動和文化生活在社區已經蔚然成風。社區老人們自發組建了許多俱樂部,涉及學術、音樂等方方面面,極大地豐富了精神生活。
深耕醫養 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和許多保險機構不同,長期以來,泰康的不動產投資均集中于醫院和養老社區領域。對此,劉挺軍表示,泰康一直深耕人壽保險行業,并在此基礎上做垂直的產業鏈整合,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與醫養產業有很強的協同效應,不僅將給用戶的服務從財產解決方案升級為綜合解決方案,也為醫養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有益嘗試。
劉挺軍指出,我國綜合性醫院床位的平均住院天數在10天左右,其中老年慢性病人占據了相當比例。但慢性病更多需要的是醫療保健、康復和長期護理,多數情況下住在治療急重癥的醫院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所以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型醫院專注于救治急危重癥,大量的慢性病日常的護理分散給??漆t生、后端的康復機構、護理機構和養老機構。以美國為例,綜合性醫院床位的平均住院天數為4天-4.5天。泰康通過發展醫養融合的養老社區,推動醫療保健機構內部結構的分工調整,可以讓綜合性醫院床位周轉率大幅提高,緩解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
泰康在醫療領域的布局除了養老社區醫院,還包括在一些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醫學中心,以及投資醫療機構。據劉挺軍透露,泰康先后投資了中國最大的婦產科連鎖高端醫院——和美、新加坡高端醫療機構百匯等,形成更加廣泛的醫療體系,并和泰康的醫療保險結合起來。
劉挺軍表示,泰康一方面把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人文文化真正滲透到下屬的醫療機構,另一方面,從機制和源頭上進行探索,轉型傳統醫療服務模式,不靠治病賺錢,而是真正為人們的健康服務。希望通過自建醫療機構,同時與社會醫療機構合作,促進整個醫療產業的供給側結構調整。
談到未來的戰略規劃,劉挺軍說:“我們已經把泰康的商業模式想透徹了,就是‘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四位一體。我們希望泰康的服務能夠有一個完整的閉環,從搖籃到天堂。最核心的就是能夠把所有的環節都覆蓋掉,真正實現一站式。”